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

最高飲酒法 - 喝酒會臉紅的人和不會臉紅的人差異何在?


▎書摘試讀  ▎


不用擔心酒精會讓大腦「萎縮」嗎?


回答者:柿木隆介先生

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理學研究所


想不起某個人的名字、明明是個很簡單的字卻寫不出來,甚至是突然忘了剛剛正打算要做什麼……等等,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各式各樣的健忘事件。
對不太有喝酒習慣的人來說,可能用一句「上了年紀難免如此」便輕鬆帶過,可是對嗜酒如命的酒黨們而言,這往往會挑起一陣不安的情緒,擔心「會不會是因為喝太多而導致大腦功能衰退?」


酒精誘發蛛網膜下腔出血、中風、失智症等腦部疾病的危險性,是不是真的很高?針對這樣的疑問,在此訪問的是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理學研究所的柿木隆介先生(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理學研究所教授)。

愛喝酒的人腦容易變小


「除了因過度攝取酒精導致生活習慣病,進而引發中風等心血管風險,以及因平日大量飲酒所引起之酗酒問題外,只要是適量,一般認為酒精對腦的直接風險其實並沒有那麼高。不過,觀察經常喝酒的人的大腦,發現和不太喝酒的人相比,的確有超越年齡的較大幅度萎縮傾向。」
換言之,酒精真的會讓人腦「縮小」。
通常腦的萎縮約莫從30歲後開始,是人類無法避免的老化現象之一。主要是因腦內名為白質(White matter)的大量神經纖維(Axon,軸突)聚集部分逐漸消失,於是腦就變得越來越小。
腦萎縮的代表性自覺症狀之一,正是記憶力變差。而當此症狀快速進展時,也有可能演變為失智症。
「大腦本來就會隨年齡增長萎縮了,而一旦再加上酒精,萎縮速度還會更快。比較同年齡中『有喝酒的人』和『沒喝酒的人』的腦部MRI(核磁共振成像)影像後發現,前者的腦往往比後者萎縮約10∼20%左右。尤其有喝酒者腦中充滿腦脊髓液的成對側腦室明顯變大,這表示大腦整體縮小,因此,導致側腦室擴大。」柿木先生如此說道。
那麼具體來說,酒精會對腦的哪個部分造成強烈影響呢?
「相對於腦部萎縮被視為其成因之一的如失智症、阿茲海默症是以掌管記憶的海馬迴,以及控制理性的額葉,還有負責語言辨識及視覺、聽覺之顳葉前部的萎縮為特徵,酒精則是會讓整個大腦萎縮。
最近發表的一些研究結果也指出,飲酒量與腦的萎縮程度為正相關,喝酒資歷越長的人,腦萎縮的速度越快。一般認為,有無安排『休肝日』之類的喝酒頻率,以及喝蒸餾酒還是釀造酒等酒的種類都不是主要因素,影響最大的是『一生中所飲用的酒精總量』。
換言之,酒喝得越多,腦就會越快萎縮。可怕的是,腦內的神經細胞一旦死亡,並不會像其他器官所具備的幹細胞那樣能再生(有部分例外),所以再也無法恢復成原來的大小。」

圖為25歲和78歲男性的腦部影像比較。由此可明顯看出位於影像中央的側腦室變大,大腦整體縮小。人腦在30歲前後到達顛峰,接著便開始萎縮。
一天約減少10萬個神經細胞,即使比對60∼65歲時的MRI影像,也能明顯看出腦部已萎縮。(圖片出處:公益財團 長壽科學振興財團 健康長壽網「腦部形態的變化」)

柿木先生還指出:「曾有人針對平常大量飲酒的高齡男性進行調查研究,結果發現比起不太喝酒的男性,其失智症風險高達4.6倍,憂鬱症風險也有3.7倍。」
雖然在人一生的酒精總攝取量與腦萎縮程度的關聯性方面,至今仍未有科學上的定論,但我們的確無法否定酒喝太多在某個程度上,可能會提高罹患腦部疾病的風險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不知不覺就吃太多的下酒菜
才是肥胖的「罪魁禍首」


回答者:林博之先生
澀谷DS診所澀谷分院


「很愛喝酒,但又怕胖。」對幾乎每天喝酒的酒黨們來說,發胖應該是很令人在意的問題。
的確,環顧周遭愛喝酒的人,要說瘦實在勉強,甚至很多人都患有以肥胖為原因之一的「脂肪肝」、「糖尿病」、「痛風」等生活習慣病。
雖然在最近的飲食理論中也有「酒屬於空卡路里,所以不會胖」的說法存在,然而一旦喝酒聚會不斷,體重就會穩定成長。
到底酒本身是會助長肥胖的嗎?
在此訪問的是減重專門醫院「澀谷DS診所」的林博之先生(澀谷DS診所澀谷分院院長)。

「只有」酒的話就沒那麼胖?

「若把酒換算成純酒精,1公克有7.1大卡的熱量,但目前已知其中約70%會被代謝掉,這就是『酒屬於空卡路里』,亦即酒『不會胖』的理由之一。
比起透過脂肪或醣類攝取同量卡路里的情況,由於酒精本身沒什麼營養素,所以增加體重的效果沒那麼強。有鑑於此,若只有純酒精,或許就可說是幾乎不會發胖。然而,啤酒、日本酒、葡萄酒等釀造酒都含有醣類、蛋白質等,這些酒喝多了,所攝取的卡路里當然還是會一路增加。因此,遵守適量原則終究很重要。」
林先生所說的「適量」,是指將純酒精的攝取量控制在20∼40公克的範圍內,換算成日本酒便是約1∼2合。
實際上,在他們的診所裡,對於「想減肥但無法戒酒」的患者,「只要將熱量控制在200大卡以下,喝酒是被允許的」,也就是中杯的啤酒一杯或葡萄酒接近3杯是在容許範圍內。
公開承認自己是酒黨的林先生表示:「我個人都很小心地把酒精的熱量攝取控制在200大卡以內,並選擇無醣、零嘌呤的酒精性飲料。」

其實是「下酒菜」吃太多了!

但即使有遵守適量原則,實際上還是很多人都胖了。理由很簡單,林先生指出:「其實是配酒吃的下酒菜吃太多了。」
在此列出幾個大家在居酒屋等經常會點的食物。
  • 「中杯生啤酒」200大卡。
  • 「日式炸雞塊」(3∼4個,120公克左右)286大卡。
  • 「甜不辣(炸魚漿)」(2片,100公克左右)150大卡。
  • 「馬鈴薯沙拉」(120公克左右)200大卡。
這些加起來共836大卡。


可是沒有哪個愛酒人士只會喝1杯啤酒就收手的。從「先來個啤酒」開始,接著是日本酒、葡萄酒、正宗燒酒,最後還要以拉麵收尾,很多甚至都要衝完整套「酒鬼經典全餐」才願意罷手。而且拉麵還是「灑滿豬背油」的豚骨系,加上叉燒肉和滷蛋等配料,要是連湯都喝光,這碗麵光是熱量很可能就超過2千大卡了。
真的衝完整套的話,從第1杯啤酒展開的這一整晚吃喝,所攝取的熱量輕易就能突破3千大卡。都在深夜時分以高卡路里的料理填飽肚子了,再怎麼為了減肥而注意所喝下的酒量都沒用,胖是理所當然。


越晚開喝的聚會越容易讓人發福

若是想享受美酒但又不想發胖,據說在吃東西時,多加注意並養成「控制一整天的總熱量攝取」的習慣會很有效。
「 對平日常喝酒的人來說, 關鍵就在於, 要『 控制所有下酒菜的總熱量』。不過,有一點必須注意,那就是一天一定要吃三餐,不能省略任何一餐。像是早餐吃水果,中午吃蕎麥麵等,哪一餐少吃點都行,但就是不能採取早餐省略然後中午又吃少這類方式。因為這樣容易拉長空腹時間,導致晚上『大吃大喝』、『狼吞虎嚥』,結果又很容易熱量爆表。」
尤其是關於大吃大喝的部分,據說越晚開喝的聚會越要小心。為了避免大吃大喝,在聚會一開始時先吃一些沙拉、蔬菜棒等富含膳食纖維又低熱量的東西會比較好。這樣就能縮小胃部空間,高卡路里的下酒菜就會比較裝不下,同時還可避免胃壁及腸壁因直接接觸酒精而受損。
若是要壓低下酒菜的熱量,以「蒸」、「燉煮」、「烤」、「水煮」等不用油的調理方式所做的菜通常較為理想。例如:毛豆、番茄、海帶芽及小黃瓜等醋漬涼拌菜、低熱量的蔬菜與海藻類,還有川燙豆腐、生花枝絲等脂肪少且富含優質蛋白質的菜色都很推薦。
反之像大阪燒、披薩、煎餃、馬鈴薯沙拉、日式炸雞塊等脂肪與醣類含量都很高的「高熱量」下酒菜,則會增加中性脂肪,容易導致體重增加。
常出現在喝酒聚會中的料理多半都「很鹹」、「味道很重」,不僅會讓人一杯接一杯,同時筷子也停不下來,往往不知不覺地就喝太多、吃太多。

9大卡可成為1公克的脂肪

為了避免這種「惡性循環」,林先生說:「最好能以2∼3天為一個單位,有意識地調整期間的飲食節奏與週期。」
像這樣以2∼3天為基礎週期的調整方式,對忙碌的商業人士來說,也比較容易實行。
「首先,要針對自己的體重設定一個『標準』,並且『養成每天早上秤體重的習慣』。每天早上都秤體重,一旦有哪天超出設定範圍,在那2∼3天內便要盡可能節制脂肪、醣類的攝取,飲食須注意以蔬菜和植物性蛋白質為主。
要能夠持續喝酒又不至於發胖,就必須養成不累積『脂肪存款』的習慣。」
「體重只多了一公斤左右,應該還好吧!」若如此縱容自己,它很快就會成為名為脂肪的負面儲蓄。
在生理學上,當體內剩下未消耗掉的9大卡能量,就表示它會被轉換成1公克的脂肪。
像這樣的「小事」每天不斷累積,就會變成龐大的積蓄,讓體重實實在在地增加。為了避免此種狀況成真,就要以標準體重為指標,小心地控管熱量。
「如果真的是很愛酒,想要一輩子持續喝下去的話,應該是有辦法努力做到才對。」林先生笑著說。
為了不要陷入隨體重增加而導致「尿酸值惡化」、「中性脂肪增加」、「血糖值上升」等生活習慣病的螺旋,也為了能在此生持續享受美酒,對酒黨們來說,「每天穩定紮實的努力」是必不可少的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喝酒會臉紅的人和
不會臉紅的人差異何在?

回答者:垣渕洋一先生
成增厚生醫院東京酒精醫療綜合中心



這世上的人可分為兩種類型—喝了酒會臉紅的人,和不會臉紅的人。
每次看到有女生才喝半杯啤酒,臉頰便浮現如櫻花般的粉嫩紅暈,我就會羨慕地覺得「好美好性感喔!」
我這個人一整年下來喝酒臉紅的次數不過區區幾次,總是要喝到比一般人多好幾倍的量,臉才會紅起來。
當你臉紅紅地說「真的不能再喝了」時,替你倒酒的人應該也比較容易被說服;可是像我這種臉完全不會變紅的人,似乎很容易讓人覺得「你一定還能喝吧」,明明本人其實已經「逼近極限」,但杯子一空就會立刻被倒滿酒。就因為這樣,所以我每次都喝超量。
到底喝酒會臉紅的人和不會臉紅的人,差異在哪兒?
依據經驗,感覺上酒量好的人多半不會臉紅,但會臉紅的人也是有一些真的很能喝就是了。我覺得酒量的好壞和臉會不會紅並不總是一致。
搞不好喝酒臉紅其實是從身體發出的某種訊號、徵兆?
針對這部分,我訪問了成增厚生醫院東京酒精醫療綜合中心的垣渕洋一先生(成增厚生醫院.東京酒精醫療綜合中心主任)。


可惡的「乙醛」就是原因!

「喝酒之後臉變紅,甚至血壓上升、冒冷汗、心悸等,這些複合症狀被稱做『Flasher』。而這時臉之所以會變紅,主要原因在於酒精在人體內被代謝時產生的乙醛的毒性。」垣渕如此說到。
「在乙醛的作用下,臉部等處的微血管會擴張,於是臉就變紅了。此外,乙醛還對交感神經有很強的刺激作用,故會導致心跳加速,結果便引發血壓升高、冒冷汗、肌肉緊繃等症狀。這就是Flasher的成因。再加上酒精本身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,於是就更進一步助長了臉紅的現象。」
原來也是宿醉成因的可惡乙醛,正是喝酒臉紅的原因。
另外補充一下,當Flasher慢性化,使鼻子和臉頰的部分皮膚在沒喝酒時也顯得紅咚咚的症狀,就叫做「酒糟性皮膚炎」,亦即俗稱的「酒糟鼻」。
明明任何人只要喝了酒,體內都一定會產生乙醛,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不會臉紅?
「其實喝酒會臉紅的人和不會臉紅的人,差異主要在於分解乙醛的乙醛脫氫酶(ALDH)。為ALDH之一的ALDH2的活性取決於遺傳,故在ALDH2的活性方面,每個人天生強弱不同。一般來說可大致分為三個類型。」

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就是關鍵

進入人體的酒精約有九成都是在肝臟代謝,而代謝時會先由乙醇脫氫酶將酒精(乙醇)分解為乙醛,接著由「乙醛脫氫酶」(ALDH,有1、2、3共三種類型)將乙醛分解為無毒的醋酸後,排出肝臟(請參考第87頁的圖解)。在這ALDH中,ALDH1和ALDH3的個體差異很小,但ALDH2的個體差異非常大,而此差異便是左右人酒量好壞的重要關鍵。
在此讓我們來瞭解一下,ALDH2活性的三種類型分別有何不同?
ALDH2能正常、穩定運作的是「活性型(NN型)」。這種人從父母雙方都遺傳到高分解能力的N型,是自認亦是公認的海量酒豪,幾乎都屬於喝酒不會臉紅的「非Flasher」。
第二種是「不活性型(ND型,有時也稱做低活性型)」。這是分別從父母身上遺傳到高分解能力的N型與低分解能力之D型,雖不至於完全不能喝,但基本上酒量不好,若平常很少喝酒,喝了也是很容易臉紅。
第三種則是ALDH2完全失去活性的「失活型(DD型)」。這種人從父母雙方都遺傳到D型,別說酒量不好了,正確說來應是完全不能喝, 幾乎個個都是Flasher。不過是吃個奈良漬*都能滿臉通紅的,就是這種類型。
以日本人、台灣人等黃種人來說,活性型有50%左右,不活性型有40%左右,失活型約有10%。不過白人和黑人則幾乎都100%為活性型。
接著,垣渕先生說了一個可讓人充分理解,喝酒臉紅和ALDH2之關聯性的事實。
「有一種用於治療酗酒的藥物叫抗酒劑,一旦將此藥物投予病患,其ALDH2的活性便會被阻斷。也就是藉由藥物的力量來強行把人變成失活型,這樣一來,即使該病患原本是活性型,也會變得和失活型一樣,才喝一點就嚴重心悸、滿臉通紅。服用了抗酒劑的酗酒病患有時會溜出醫院,跑到便利商店之類的地方去買酒喝,但由於一喝就臉紅,所以馬上就會被發現有偷喝酒。而且不只有臉紅,甚至還會出現頭痛、嘔吐、暈眩等非常痛苦的症狀。」
嗯,希望我永遠都不必接受抗酒劑的關照……。


▎書籍介紹   ▎


最高飲酒法
作者: 葉石香織  
譯者: 陳亦苓
出版社:悅知文化  
出版日期:2018/12/21
博客來購買連結

▎專文推薦  ▎

(依筆劃順序)

  藏酒論壇執行長 | 賴偉峯(歐頭)
  本書能釐清健康與飲酒間的偏差觀念,帶給酒友們一生必知的飲酒知識,平衡飲酒感性與知識理性的康莊之道。

  外科醫師.作家 | 傅志遠(Peter Fu)
  「為了你的健康,請戒煙與戒酒。」這是我常在診間中與病人的對話。然而,前頭對病人如此告誡,另一頭自己有些社交邀約,卻偶爾也會小酌兩杯。過量喝酒不僅傷身,亦容易誤事,但在適量適度的情況下,酒精性飲料能在人類歷史中存在千年,絕非沒有道理。
  過去對於「喝酒的學問」,認知僅止於餐桌之上,例如:酒莊、年份、佐餐等,讀完此書「最高飲酒法」後,對於如何「喝得健康」與「健康地喝」,有了另一層領悟。

  創潮智慧行銷總經理.資深葡萄酒達人 | 張治
  過去我們的健康觀念都侷限在「適當飲酒」,而此書提出更具體的新論點,就是「適量飲酒」,讓我們能以更健康的方式去品嘗美酒。

  職場圖文作家 | 馬克
  「酒」是門大學問,沒想到「喝酒」也是。當你開始行走江湖之後,很難與這個從九千年前就伴隨著人類的飲料切割,無論是商場還是情場、開心或是難過。然而,它到底是陪你、害你、幫你抑或是救你,端看自己是否用正確的方式飲用它。
  是的,本書就是答案。《最高飲酒法》是由愛喝酒的醫師們,從醫學的角度並用科學的方式,教你如何喝的不發胖、不宿醉、不生病,幫助你找出真正「有益健康的喝法」。來,讓咱們敬這本書吧,乾杯!

  台灣精釀啤酒廠「啤酒頭釀造」共同創辦人暨釀酒師 | 宋培弘(Ray)
  愛酒人對於酒精總有愛恨交織的情感。品飲微醺令人著迷,宿醉難受讓人卻步,到底該怎麼喝呢?這本《最高飲酒法》從醫學的角度出發,由愛酒的醫生們解答科學觀點,讓品飲無負擔而且更健康,值得所有愛酒人細細閱讀。

誠摯推薦(依筆劃順序)

  《WSD酒訊雜誌》社長 | 吳志彥
  暢銷作家 | 阿飛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